绿维导语:在消费升级与乡村振兴的交汇点上,县域夜间经济正悄然崛起,成为点亮小城活力的新引擎。随着年轻人消费需求从功能性转向情绪价值——追求氛围感、社交互动与精神疗愈,县域夜游不再局限于传统夜市,而是通过文化沉浸与情绪共鸣重塑消费生态。贵州、新疆等地的政策扶持,为这一转型注入强劲动力,而江西婺源、云南丽江等地的创新实践,更以“在地文化+情绪疗愈”为核心,打造出吸引百万游客的夜间场景。未来,县域夜游将加速向内容驱动、跨界融合和居民共享演进,这不仅是一场经济变革,更是城乡生活方式的诗意延伸。
从夜文旅到夜经济——宣恩夜不眠
随着文旅消费场景的不断延伸,夜间经济正成为县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相较于传统的日间观光,夜经济具有时间延展性、空间灵活性和体验独特性,不少小城布局“夜游+”模式,重塑夜间消费生态,提升文旅融合能级。与此同时,沉浸式体验作为文旅创新的重要方向,逐渐融入县域夜经济建设,恰好符合年轻人追寻小众化旅游目的地和情绪满足的消费需求,小城夜晚不再寂静,而是成为了年轻人体验社交、表达审美、调节情绪的新入口。
展开剩余87年轻人消费图谱发生变化年轻人的消费图谱已经从从功能需求转化到情绪价值需求,这一趋势在县域夜经济中有所体现。过去是以吃夜宵、逛夜市为主的功能性消费,现在是看氛围、拍夜景、重社交等体验式消费,县域夜经济不再是单纯延长营业时间,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夜间表达”。
这种转变背后,是年轻一代对夜间场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内容“好看”——如灯光秀、艺术展览、演艺等带来的感官冲击;也要追求自由与情绪治愈——如主题市集、深夜食堂、特色民俗等形式;还追求轻松社交——在LiveHouse、精酿酒吧等年轻化场所中与同龄人互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1%的受访青年身边有年轻人聚集的夜市街区,66.8%的受访青年觉得丰富的美食与特色小吃是最吸引自己的夜经济元素,54.8%的受访青年觉得年轻人喜欢进行夜间消费是为了放松解压。
除了年轻人消费偏好的转变,政策扶持也是县域夜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在政策创新上,湖南、广西、辽宁、上海、浙江等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等方式,大力发展夜经济。例如,贵州省商务厅等22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流光溢彩夜贵州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6年要基本构建布局合理、业态多元、富有活力、拉动明显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新疆策勒县税务局对季度销售额30万元以下的夜市商户免征增值税(政策延续至2027年底),并推出《夜间经济税收服务手册》,实现分钟级办税。
还有不少省市出台资金支持的相关政策,地方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甘肃省瓜州县构建“1+3+N”政策体系,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意见》,设立500万元专项发展基金,对获评“星级夜市”的经营主体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并配套商户租金减免、特色品牌培育等机制;湖北宜昌对省级、市级夜间消费集聚示范区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市级示范街额外奖励3万元。
02“情绪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路径01在地文化的深度融入
相较于城市消费产品,县域最具不可复制性的竞争力,来源于其在地文化资源所承载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通过将地域文化深度内嵌于夜间场景与产品中,可以建立起更加稳固的情感连接,使夜间消费行为转向更深层次精神归属。文化的沉浸式呈现,正在成为年轻人愿意留下来、愿意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江西婺源的《梦里老家》夜游项目以婺源历史文化为核心,通过《雪韵》《枫韵》《荷韵》《蝶韵》四幕实景演出,在70分钟内演绎徽商创富、耕读传家、民俗风情等千年徽州故事,运用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和15000平方米移动舞台,结合声光电技术打造沉浸式视听盛宴。
该项目自2015年首演至2024年,累计演出超1300场,接待观演游客近200万人次,综合收入近2亿元,直接带动周边住宿、餐饮等消费,填补了婺源夜间旅游市场空白。景区配套的国风古镇还原古徽州市井风貌,游客可参与板凳龙、傩舞等非遗体验,品尝婺源蒸菜、糯米子糕等特色美食,可以入住特色民俗,形成“夜演+夜宴+夜宿”的综合夜游消费场景。项目先后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江西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十佳,并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夜游中国》等栏目,成为江西夜间经济标杆。
景德镇近年来构建出“全域、全时、全龄”夜间消费生态体系,成功探索出“夜珠山”特色发展路径,打造丰富多元的夜间场景与活动。其中,陶溪川历史文化街区的“陶然集”创意市集是热门地标,数百个摊位汇聚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游客可在此与手艺人交流,体验“进货式旅游”的乐趣;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推出“博物馆之夜”,通过“馆长开讲”活动深度解读陶瓷历史;御窑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全年开放至深夜的星空博物馆,成为夜游和摄影打卡地。此外,还有高岭·中国村“大唐奇妙夜”、《china》山水实景演出、瑶里古镇萤火虫夜游等多样选择,让游客感叹“每一晚都不重样”。
景德镇从最初珠山区内3平方公里4个点位,拓展至全域20余个成熟点位,形成“15分钟夜经济圈”和“半小时夜经济圈”,发展出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展、夜宿、夜淘、夜娱、夜研、夜读的“十夜”文旅消费业态,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举办“12+N”消费促进活动、“云游夜珠山”及春秋大集、非遗文化艺术节等700余场节事活动,将文化场景与地方特色融入消费,避免千城一面。
02疗愈导向的业态创新
在快节奏、高负荷的都市生活中,年轻人需要一处短暂休息、自我调节的地方,而县域夜生活可以承担情绪疗愈的责任。由此,夜间业态更加重视氛围的营造,不论是热闹的烟火气息,还是柔性与慢节奏体验,都为年轻人提供了情绪调节和精神陪伴的途径。
云南丽江的狮子山夜市紧邻丽江古城,以民族风情与潮流文化为基底,将音乐与美食融合。这里每晚都有现场乐队驻唱与纳西族传统打跳,60余家商户云集纳西烤鱼、烤乳扇、包浆豆腐、玫瑰烤奶等经典小吃。约上三两好友一起来这里聊天、享受美食,感受云南浓烈的烟火气,对年轻人来讲是很好的解压方式。
在陕西咸阳,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发起的“中医夜市”活动,创新性地将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夜间消费场景融合,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在轻松的夜市氛围中,推拿按摩、养生茶饮、中药香囊制作等项目吸引了大量年轻人驻足体验,许多人在参与互动问答和健康咨询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与兴趣。
本次夜市设置了名中医义诊区、中医非药物疗法体验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体验区、中医药丸制作体验区、中药药锤、香囊制作体验区、药膳茶饮品鉴区等11个摊位,其中名中医义诊、非药物疗法体验、中医膳食品鉴尤其受欢迎。此次尝试拓展了城市夜生活的新内容,通过“中医+夜市”的融合模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年轻化、生活化转译,为提升公众健康意识与夜间消费品质注入动能。
03社交场景的多元建构
相比高强度的城市社交节奏,县域夜经济可以提供更松弛、开放、低压力的互动环境。无论是闲逛夜市、参与互动体验,还是拍照打卡、表达自我,都是年轻人愿意停留和分享的理由。通过打造多样化、可参与的社交场景,夜经济不仅提供服务,也逐渐成为连接人与人、激发情感交流的生活平台。
上海天马星空村的“丸丸孖の串烧小院”由师承日本名古屋“龜”派烧鸟大师的丸子夫妻创办,在摆摊三年基础上,于2024岁末落户村中,主打平价日式串烧,融合博多串烧、关西烧鸟风味,推出凤梨牛肋条、荔枝肥牛等原创菜品,并积极进行本土化改良,结合佘山本地特色开发“本帮烧鸟”,打破烧鸟“贵且不接地气”的刻板印象。
丸子不断创新运营模式,扩展营业时间,在下午的时间段推出围炉煮茶。当夜幕降临,村中人群渐渐散去时,丸子的小店却依旧热闹,打破了村内传统的营业时间,将天马星空村的夜经济带动起来,满足了村里下午茶、夜宵等不同时段的消费需求。顾客们像老朋友一样光顾,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这种淳朴的氛围让这家店充满人情味与烟火气。
乡村旅游早已不再停留在传统农家乐阶段,正在向更专业、更精细的方向发展。天马星空村通过引入多样化夜间业态,打破了“白天看景、晚上离场”的常规节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夜间聚集。不少人选择在白天游玩后留下过夜,约上朋友在村里吃烧烤、喝茶聊天,享受乡野夜晚的轻松与惬意。
03县域夜经济未来发展趋势01内容成为核心竞争力
县域夜间经济的发展,将从简单的灯光亮化与场景布置向内容创意、文化表达转变。游客当下更加注重情感共鸣,如何打造具有地方记忆、文化温度与情绪连接的内容型夜间产品,成为县域文旅转型的关键。通过在地IP塑造、主题演艺叙事等方式,以内容驱动场景,打造文化为核心的夜间产品。
02夜经济常态化、专业化、系统化运行
相较于以往靠节庆带动、季节运营的夜间消费模式,未来县域夜经济将更加强调长效机制与系统运营。引入专业化运营团队,明确管理与服务标准,推动夜经济从短期活动向稳定产业转变。同时,加强夜间交通、治安、卫生、照明等基础设施配套保障体系,构建可持续的夜生活运行体系。
03跨界文商旅实现产业融合
县域夜经济将加速与商业、科技、农业等多领域融合,增强消费吸引力,提升产业协同效应。例如,将夜集与乡村产业振兴结合,引入品牌联名快闪、特色文创产品、农副产品体验式售卖等新业态,实现消费内容与收益来源多元化。
04从“游客消费”走向“居民共享”
县域夜经济的价值不仅在于引流游客,更在于提升本地居民的夜间生活品质,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归属。通过构建如社区夜市、乡村夜读、户外夜跑等夜间项目,将夜经济变为一种公共文化服务的延伸形式,这也是县域治理现代化与人文温度提升的重要途径。
后记夜游点亮的不仅是县域的夜晚,更是一座城的文化肌理与生活温度。从婺源《梦里老家》的实景演绎到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星空夜游,从丽江狮子山的烟火歌谣到咸阳中医夜市的古今相融,夜经济早已超越消费本身,成为在地文化的叙事场、年轻人的情绪栖息地。 当灯光与文脉交织,当业态与情感共鸣,县域夜经济正以“内容为魂、体验为桥”的姿态,从单一消费场景走向文商旅融合的生态共同体。
未来,那些能守住在地记忆、回应人心需求的夜晚,终将让每一束灯光都成为乡愁的锚点,让每一次停留都成为与城市灵魂的对话。这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极,更是生活方式的诗意延伸。
从夜文旅到夜经济——宣恩夜不眠
宣恩:以“人民城市”理念重塑城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范式
素材来源全联旅游业商会夜游经济专业委员会、嘉盛世规划及网络公开,绿维文旅整理编辑。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出处。
欢迎合作绿维文旅是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EPCO综合服务商,“四甲”规划设计、建设总包、文旅运营全程服务机构。从2005年创立之初,便提出了“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理念,经过十几年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顶层设计、投融资、EPCO、招商、运营、智慧旅游、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全产业链多引擎驱动发展新格局。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运营,绿维文旅形成了“运营为基础、资源全整合、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全流程操作的核心能力,将更好地为文化、旅游、大健康、体育、农业、教育、房地产等区域综合开发及项目落地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链全程的服务。绿维文旅期待与大家的合作!发布于:北京市融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