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吴雨桐
6月28日,由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终评会议”于杭州纯真年代书吧圆满落幕。
此次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组委会收到申报近300份,最终评出金奖1名、银奖6名、实力奖8名。这不仅是一份获奖名单,更是一张中国儿童文学未来十年的潜力地图。
全体终评评委合影
在空白处树起旗帜
“儿童文学奖项很多,但真正面向青年创作力量的旗帜性奖项却始终缺位。”评委会主任孙建江点出了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的创立初衷。在评审会回溯中,一个清晰的图景浮现:现有知名奖项或聚焦成名大家,或倾向理论研究,而50岁以下青年作家始终缺乏专属舞台。
这个以著名作家冰波命名的奖项从构想到落地历经多方力量协同推进,背后是反复沟通的诚意与专业操守的背书。“他爱惜羽毛,最终认可由浙少作协承办才放心。”本届奖项的组委会主任、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感慨道。
展开剩余71%奖项设计充满巧思,年度性评选聚焦作家最新创作成果,避免“老面孔循环”,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作家提供进阶通道;而编辑奖的设置,将中国儿童文学的幕后推手纳入荣誉版图。这种立体架构在国内儿童文学评奖中尚属首创。
文学价值与代际平衡的艺术
终评现场,评委们面对入围作品展开激烈的讨论,两个焦点浮出水面:一是代际接力问题。
“1975年之前出生的作家这次暂不考虑。”评论家张国龙强调年龄红线的必要性。当名单出现90后作家时,评论家李利芳直言:“不能总让同一批面孔占据舞台。”儿童文学界亟需新鲜血液的注入已成共识。二是类型平衡问题。
“科幻需要更多地进入儿童文学视野。”作家陆梅的发言引发共鸣。多部科幻作品同台竞技时,评论家崔昕平指出关键差异:“宝树作品的厚重感更契合儿童文学跨界需求。”
宝树的《浑天:千亿个世界》冲出重围,昭示传统儿童文学界对类型文学的接纳。评论家徐妍则关注到幼儿文学占比不足的现状:“幻想类占主导,低幼创作仍需激励。”
新方阵的文学长征
翻阅最终获奖名单,一个清晰的“文学方阵”已然成型,无论是《小鱼大河》等作品构建的生态寓言世界;还是《大山来的小岛主》等作品展现城乡对话的当代视野。这些名字共同勾勒出中国儿童文学的全新地貌。
评论家胡丽娜特别指出新人作家对现实题材的突破价值:持续推出城乡对话等多元主题,展现青年创作力量对当代命题的回应。
“此奖创办初心与其说是给青年儿童文学作家提供平台,不如说是文学火炬的交接。”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长、奖项发起人海飞说,“我们也希望儿童文学获奖作家走进校园,与语文教学,与我们的青少年作协的会员,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
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的设立恰似在儿童文学版图上点亮了一盏新灯——它既照亮50岁以下儿童文学作家的前行之路,也映照出中国童年书写更辽阔的可能性。当这些年轻的名字走向读者,一场静默的文学接力才刚刚启程。灯火不灭,创作长存,这或许正是“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埋藏最深远的寓言。
获奖名单公示
首届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终评委名单
发布于:浙江省融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